
预期与现实的差距
心理学以ERD(预期与现实的差距)来说明震惊等情绪之所以冒出的理由:当周遭人事物所出现的现实结果,远低于心中预期时,脑中建立的「理所当然」会乍然崩解,而其引发的身心灾情,就像遭逢百年强震,免不了得经历一阶段又一阶段的失落心理历程--震惊麻木、抗拒否认、醒悟痛苦、承认面对、断尾赖活、回首惊艳。
以下就从灾难心理学中,列出对生命创伤的常见误解:
一,我将永远无法走出这样的阴影;
二,只要换个环境保持忙碌,避免触景伤情,时间将会冲淡一切;
三,痛苦只能自己承担,没人可以帮你;
四,我的悲伤不算什么,别人还有更不幸的;五,既然事情无法改变,难过也没有用,我必须坚强,难过只会愈陷愈深,更难自拔。
接着,也列出面对创伤后相对健康的态度:
一,想逃避是人之常情,得到支持与接纳,终能走出以为永远摆脱不了的阴影;
二,改变环境或许有益,但仍须容许自己哀悼;
三,找可信赖的对象倾诉,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协助;
四,当愿意把不幸整合进入你的生活,就是走向疗愈之路;
五,可以哭泣(哭不出来也属正常),感到悲伤痛苦是真实且自然的反应,需要得到接纳。
心理学以ERD(预期与现实的差距)来说明震惊等情绪之所以冒出的理由:当周遭人事物所出现的现实结果,远低于心中预期时,脑中建立的「理所当然」会乍然崩解,而其引发的身心灾情,就像遭逢百年强震,免不了得经历一阶段又一阶段的失落心理历程--震惊麻木、抗拒否认、醒悟痛苦、承认面对、断尾赖活、回首惊艳。
以下就从灾难心理学中,列出对生命创伤的常见误解:
一,我将永远无法走出这样的阴影;
二,只要换个环境保持忙碌,避免触景伤情,时间将会冲淡一切;
三,痛苦只能自己承担,没人可以帮你;
四,我的悲伤不算什么,别人还有更不幸的;五,既然事情无法改变,难过也没有用,我必须坚强,难过只会愈陷愈深,更难自拔。
接着,也列出面对创伤后相对健康的态度:
一,想逃避是人之常情,得到支持与接纳,终能走出以为永远摆脱不了的阴影;
二,改变环境或许有益,但仍须容许自己哀悼;
三,找可信赖的对象倾诉,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协助;
四,当愿意把不幸整合进入你的生活,就是走向疗愈之路;
五,可以哭泣(哭不出来也属正常),感到悲伤痛苦是真实且自然的反应,需要得到接纳。
超越痛苦的心法
许多人往往会将人生诸般苦痛一相情愿的「错怪」:孩子变得如此叛逆,一定是交了坏朋友跟太爱上网;曾经海誓山盟的老公竟对我冷淡至此,肯定是被外面那只狐狸精害的!殊不知,这其实把人际习题看得太过单纯。
慢慢从悲痛中走出后,千万不要因为受过伤就不敢去爱,因为追求幸福是无罪的。无论在一段关系中选择留下或是离开,甚至徘徊不已,都没有错。要切记的是,绝不要以为自己重新做了某个决定,便可以从此幸福……「我委曲求全的留下来,老公定会回心转意。」「我死也不回头,我一定要让他为今日所为感到后悔!」这些都只表示,你仍有很多功课得学。
不妨让受了伤的心,从「承认自己就是难以承受」以及「原谅自己目前不能原谅」两个方向练起。比起要自己「理所当然」的坚信「只要努力就可以一直拥有」,或许用心珍惜当下的美好,以及勇敢承受变动的必然,这样才是粹练出「更好的自己」的心法诀窍。
许多人往往会将人生诸般苦痛一相情愿的「错怪」:孩子变得如此叛逆,一定是交了坏朋友跟太爱上网;曾经海誓山盟的老公竟对我冷淡至此,肯定是被外面那只狐狸精害的!殊不知,这其实把人际习题看得太过单纯。
慢慢从悲痛中走出后,千万不要因为受过伤就不敢去爱,因为追求幸福是无罪的。无论在一段关系中选择留下或是离开,甚至徘徊不已,都没有错。要切记的是,绝不要以为自己重新做了某个决定,便可以从此幸福……「我委曲求全的留下来,老公定会回心转意。」「我死也不回头,我一定要让他为今日所为感到后悔!」这些都只表示,你仍有很多功课得学。
不妨让受了伤的心,从「承认自己就是难以承受」以及「原谅自己目前不能原谅」两个方向练起。比起要自己「理所当然」的坚信「只要努力就可以一直拥有」,或许用心珍惜当下的美好,以及勇敢承受变动的必然,这样才是粹练出「更好的自己」的心法诀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