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5日Uber有项惊人讯息:售出东南亚的业务给Grab,以换取Grab公司27.5 %的股份。结束过去东南亚共乘巨头长期抗战的局面 。这不仅象征Uber的全球扩张计画的失败,也让市场更加重视在地化的经营策略。而打赢对手市值超过自身20倍的Grab究竟是何方神圣?带您一起认识。打赢市值20 倍大的Uber !东南亚共乘霸主Grab 究竟是何方神圣?

东南亚独角兽Grab,绿色logo 行遍大街小巷

Grab成立于2012年,在短短不到六年内,成为东南亚的最大共乘服务提供者,服务遍及新加坡、印尼、马来西亚等190个城市 ,根据CB Insight的统计,Grab目前为止的估值约60亿美元(约1800亿台币)

不同于Uber只做汽车服务与强调与在地计程车体系打对台的策略,Grab全面与在地业者合作,从客车、机车、甚至嘟嘟车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。另外,固定、透明化的价格与现金付款 的便利服务,对数位支付尚未普及的东南亚民众而言,相当亲民,也常是自由行旅客在当地旅游的首选共乘平台。

成立5 年内独霸东南亚共乘大饼,创办人陈炳耀这么说

「他们(Uber)已经输掉一次(中国市场),而我们会让他们再输一次(东南亚市场)。」Grab创办人陈炳耀 去年7月曾发下豪语誓言打败Uber ,如今,他做到了。

陈炳耀(Anthony Tan),马来西亚人,汽车事业富二代。他的创业故事必须从哈佛商学院同学的一句话说起:

「你知道在马来西亚招一台计程车有多难吗?」

这个讽刺的抱怨陈炳耀听到了,他开始萌生在东南亚地区打造类似Uber 叫车平台的创业想法。2011 年哈佛校园创业竞赛中,他提出这个计画,获得第二名的殊荣与肯定,更加坚定他的创业信新。也随即获得许多天使投资人关注,隔年便在新加坡成立Grab。

背后的大咖投资者:软银、滴滴出行

在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共乘市场,投资人的角色十分重要。

去年8月Grab募资获得了高达  25亿美元(约757亿新台币)的G轮融资 ,其中最大金主是滴滴出行以及日本的软银集团 ,共投资了20亿美元,剩下的5亿美元来自于丰田旗下Next Technology Fund。其他看上Grab的金主还包含500 Startups、新加坡主权基金旗下的祥峰投资等。

在今年3 月完成与Uber 的并购后,Grab 在东南亚共乘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剩下印尼机车叫车平台Go-Jek 与印度共乘平台Ola Cabs。打赢市值20 倍大的Uber !东南亚共乘霸主Grab 究竟是何方神圣?

不只要当共乘之王,Grab 野心放在数位经济圈

跨过5 年创业大关,陈炳耀与团队的下一步是数位支付。这听起来在中美各国已习以为常的想法,却挑战东南亚当地的尚未成熟的数位金融。当初Grab 能够在东南亚崛的关键在考虑到东南亚大多数人因没有信用卡、行动支付等基础,贴心提供可以用现金付款的选项,不费吹灰之力地就拿下Uber 吃不到的市场。

看好东南亚行动支付刚开始发展,Grab更趁势推出GrabPay,让大多数没有银行帐户跟信用卡的东南亚民众,可透过便利商店购买点数或电话储值的方式取得便利的行动支付,更计画推出其他数位金融服务 ,从结构上翻转东南亚这个数位金融的处女地,改造东南亚数位生态。

今年初成功并购Uber后,  Grab 拥有上看250亿美元的共乘市场,与5000亿美元的行动支付市场 , Grab后续将如何运用工程经济带来的数位商机,再创新局,令各界引颈期待。

首页
欧意注册
欧意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