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童鞋在社团里帮忙发过传单,甚至接过外面的这类活儿。可不要以为这是不足道的,如果你进入一个创业团队,或者有一天你自己创业的话,这就属于极其关键的“地推”(地面推广)啦。
牛气哄哄的嘀嘀打车,最近他们获得了7亿美元D轮融资,传言公司估值已达35亿美元。今天的牛气,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起初的地推,在北京的寒风里……
2014年2月26日,北京火车南站西入口,出租车地下通道,拐角处一块空地上,七八个司机围着3个穿着羽绒服的年轻人,旁边墙上拉着红色广告条幅:“用嘀嘀省时省力更省油”。
这些司机大多是嘀嘀打车的新用户,找嘀嘀打车的地推帮心安装软件,还有的司机在使用中遇到各种问题,来寻找解决方案。
有司机将眼镜推到脑门顶上,仔细看着手里的智能手机;有司机反复问,我需要用笔(把交易)记下来吗?年轻的地推耐心地反复保证,你放心,每笔交易在后台系统都有记录。
一位司机说,春节前有一笔10元的奖励,现在还没打到我账上。嘀嘀北京司机主管王品哲赶紧上前,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,说:“我们一定会解决,如果还没解决,您就打我电话。”
嘀嘀打车在北京设下了8个这样的服务点。以南站服务点为例,每天至少要为五六百位司机解决安装问题。西入口的地下通道没有暖气,阴冷阴冷的。地推早晨7点抵达这里开始工作,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,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,手几乎没有停过。他们需要尽快熟悉业务,因为第二天他们就可能拎着行李,被调到其他城市开疆拓土。
“公司发展太快,来不及培养人才,只能让地推们多干活,迅速成长,”王品哲说。
北京有189家出租车公司,近7万辆出租车,1O万名司机。在2012年6月公司初创时,创始人兼CEO程维的目标定得不高——两个月内,安装1000个司机端。
“我们就是做地推出身的,很有信心,现在跟出租车公司谈能有多难?不收你的钱,免费跟你合作,还不好谈吗?”程维没想到的是,一个多月过去,跑了一百多家公司,没有敲开任何一家出租车公司的门。
每家公司都问一个问题:你有没有交委的合同文件?没有的话,凭什么调度出租车?这是北京市调度中心的管理范围。我不跟你合作,我们不差你这个钱,也不靠你调度挣钱,你没有文件,我容易犯错,没理由跟你合作啊。
程维根本没有交委的关系,他只好找交委的人聊一聊,对方说,我们有调度平台,你先别上线。
员工受不了,觉得这事不靠谱。程维对大家讲,再坚持一下,跑完189家,没有一家愿意跟我们合作,我们就认了,放弃。联合创始人李响说:“我们大起大落的时候,程维能够稳住大局,让大家感受到,跟着老大是绝对靠谱的,问题只是短暂的。”
在北京昌平、只有200辆出租车的银山出租车公司,成为第一家跟嘀嘀打车合作的公司。银山的老板允许程维他们在司机例会上花15分钟介绍产品。当时100个司机在场,只有20个有智能手机。大多数在例会上给司机讲课的,是洗座套的、卖机油的,都是想办法赚钱的。司机们面面相觑:这是新型骗术吧?
第一场安装了8个司机端。程维拿着合同给其他出租车公司看,人家都做了,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。于是撬开了第二家、第三家。地推团队的人互相打气,今天突破两位数了,这次有人在会上喝彩了。